本會於107年6月30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假本會會館舉辦「行車事故鑑定實務」研討會,由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暨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主任葉名山教授主講。
在簡介逢甲車鑑中心的起源與運作現況後,講座接著說明交通事故處理流程。事故發生時,員警現場處理的過程,屬於「事故調查」,此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嚴謹的蒐證;隨著案件的發展,為釐清肇事責任而囑託鑑定機構所為的學術鑑定,則類屬「事故重建」;而地方政府轄下的車鑑會及覆議會所為的鑑定,比較偏向從法規或路權面來判斷肇事責任。至於囑託案件的民、刑事判決結果,孰應負擔多少比例的肇事責任,講座認為應屬法院的職權,基本上學術鑑定不宜介入。
講座指出「事故重建」的要點,在於掌握兩車行向、兩車碰撞地點及兩車碰撞部位,掌握此三要點,可計算車速,即能還原事故發生經過,藉以釐清各方肇事責任。若牽涉到路口號誌問題,應查明何方違反號誌。關於事故鑑定常見的「未注意車前狀況」,則牽涉到駕駛反應時間的問題,鑑定實務有專業的公式得以計算最低車速及煞車距離,進而判斷車輛煞車停止所需的反應時間,講座於課堂中尚實際演練,讓與會者當場見證鑑識科學的有憑有據。
講座語重心長地說,交通事故人的因素居多,用路人要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而且要有安全觀念及風險管理的意識。交通事故的發生,常殃及兩個家庭,一個死亡案件的賠償金額往往不是強制險理賠得以涵蓋,對當事者而言,都是不可承擔之重。鑑識領域浩瀚如海,魔鬼藏在細節裡,物理定律是不變的,講座秉持著多少證據就講多少話的信念,來完成一件件用證據說話的事故重建。
講座學術與實務兼備,當日分享數個爭議案例,佐以精闢的鑑定分析,過程毫無冷場,與會者均獲益良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