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順.努安
壹、緣起
拜現代科技之賜,每個人可以輕易地接收到國內外資訊。近年來,國際間各領域的專家,紛紛提出貧富差距、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議題,這些議題引發的相關問題,不禁令人憂心忡忡。若正在閱讀的您,也感受到並且關心此議題,針對這些地球村未來的危機,且隨安仔來瞧瞧本書作者團隊走訪各國的觀察及提出的因應之道,或許可從中得到些許靈感,進而在日常生活中貢獻一己之力。此外,有人說此書與1776年亞當.史密斯撰寫的《原富》(國富論)有異曲同工之處,或可稱為「現代迷你版《原富》」。
貳、全體世界公民的憂慮「ADAPT」
本書作者在一趟例行的全球工作訪察,感受到許多世人的普遍憂慮,為此他和夥伴們提出一套「ADAPT」架構,歸納整理5大趨勢正在導致4大危機的發生,發現這些憂慮來源並非空穴來風。為此,呼籲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直視問題並採取解套措施。
一、何謂ADAPT?其代表的意義如下:
「A」代表「不對稱」問題:貧富不均日趨嚴重,中產階級遭到侵蝕,有高比例的父母認為小孩的未來前景將比自己糟。—引發財富危機。
「D」代表「破壞」問題:推動文明進展的科技,普遍具有破壞性特質,以及對個人、社會和氣候的衝擊。—引發科技危機。
「A」代表「人口組成的年齡變化」問題:人口組成變化對於企業、社會制度和經濟造成的壓力。—加速4項危機的發生。
「P」代表「極端化」問題:全球無法達成共識,世界分崩離析,國家主義與民粹主義日益盛行。—引發領導危機。
「T」代表「信任」問題:人們對於支撐起社會各種制度機構的信任感愈來愈薄弱。26個國家裡有12國的信任度分數低於50%。—引發信任危機。
二、不對稱
全世界超過四成五的財富掌握在不到百分之一的成人手上,億萬富翁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從2008年到18年,人數從1125人增為2754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在已開發國家,從1999年到2015年,股東價值成長約18%,但實質薪資僅成長8%。換言之,擁有公司的人享有的成長利益高於為公司賣命的人。
三、破壞
從歷史經驗得知,少了破壞,就不可能出現各種醫學、材料學、奈米科技和運算,大大增進生活品質與延長壽命,讓人人都能獲得寶貴的資訊,強化教育資源以及將一個大世界濃縮成一個小圈圈。但是,破壞造成的負面結果或是由此衍生的重大挑戰,卻是明顯易見,如不加限制,很可能就弊多於利。例如,破壞引發的最明顯憂慮和人工智慧、機器人與虛擬實境等導致人們失去工作的科技有關。
此外,新聞媒體也是破壞議題下最佳範例。1990年代末期之前,新聞的基本商業模式很單純:閱聽人訂閱報紙、雜誌或是電視頻道,擁有媒體的業主利用廣告補足營收。穩定的收入讓新聞供應商得以聘用專業的記者,記者遵循一套所謂好報導的明確規則,穩定給予新聞媒體信用。撰寫、發布、製作與傳遞文章或大眾廣播,這過程耗費很多時間,層層的過濾機制在此過程中,為消息的準確性把關,或追蹤後續發展。然而,網路改變了一切。追求高效率、附帶可追蹤反應的定向性廣告,因其隨時隨地都可觸及顧客,行銷預算紛紛轉移到平台型的公司,例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和騰訊(Tencent)等。說穿了,這是因為讀者都在這裡。不過,從社交媒體或其他線上來源取得新聞,當中有很多品質堪慮。這表示,閱聽人所接觸的新聞,侷限在只求吸引注意力的素材,例如負面報導以及投閱聽人所好的報導,此時報導準確性被拋諸腦後。
四、信任
信任,或者更精準的說法是極度缺乏信任的問題,映照出的就是各種不當行為:金融危機、機構洩漏訊息、政治上的貪污、政策上的偏頗與蠻橫,以及各式各樣明目張膽的誇張行徑。
五、極端化與領導危機
極端化會造成四種副產品,阻礙全球在這方面展現具啟發性且高效的領導:拒絕專業,事實基礎走極端,輕重緩急走極端及國家主義盛行與全球缺乏共識。
以拒絕專業來說,千百項規劃嚴謹的研究累積出大量的科學證據,指出氣候變遷確有其事,其風險不可等閒視之,但全球還是有很多人否定這些結論。這正是走極端的結果。極端化,就是鼓勵抱持某種立場的人忽略專家的意見,即使有多麼實在的事實與數據支撐,只要另一邊的人支持,就要為了反對而反對。至於就事實基礎走極端而言,社交媒體可說是罪魁禍首。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偏好用演算法,將用戶喜歡的資訊餵給他們,且通常未經過濾或事實查核。各式各樣的同溫層讓人們讀到與自身想法相同的資訊,如此將導致如果有那位專家提出的主張與社交媒體傳播的資訊不一致,將更得不到用戶的信任。
六、人口組成變化加速機構制度的危機
隨著高齡國家的勞動力與稅基萎縮,年輕國家的失業率攀升且動盪加劇,社會的破壞也加速。尋求機會的年輕移民在高齡人口之中引發民粹主義的火花,機構制度無能因應任何一群人的迫切需求,使得全球各地的制度正統性更見危機。作者提出以最極端的情況來說,全球最年長與最年輕國家的年齡中位數差異超過30歲。
參、扭轉危機的藥方
看了上述作者歸納的問題後,想必大家心情沉重,接著出現在腦海中的是,有解方嗎?為此,作者從五大面向提出建言,分別是重新思考經濟成長,貫徹在地優先;重新定義成果,在崩壞的世界裡欣欣向榮;修復失靈的體制;重新整理科技,肯定創新是一種社會公益以及重新建構影響力,平衡各種矛盾。找回善良、誠信、全球分工合作,善用科技做好事。以下,擇要分享作者提出的解決之道。
一、在地優先
要打造美好之地,培養樂觀蓬勃的人們,並帶動向上提升的價值觀,因此,我們在社會與經濟發展、教育領導以及人文價值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全球成千上萬創業家所做的各項努力,就是以這類在地優先的做法為正字標記,他們奮力根據在地問題設計在地解決方案,然後再回過頭來發展出充滿活力的在地經濟。
二、重新定義成果,在崩壞的世界裡欣欣向榮
以個別的行動在小地區醞釀經濟機會,藉此減緩不對稱問題,設立新的機構制度直接因應在地人民的需要,然後進一步推廣行動目標,以及建置能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等,將能催生出生態系統以及夥伴關係,在其他方複製類似的成就,放大資源、知識與概念。
三、重新整理科技,肯定創新是一種社會公益
科技上分裂會引發慘重代價,讓社會難以發展茁壯,想要改善,只能靠大規模的全球提升技能行動,以達成以下三大急迫的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要確保各地的人民盡可能在未來都可以不受衝擊,在工作轉型到需要更多數位技能時,盡量降低就業上的干擾,特別是年長族群。
第二個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謹慎且明智地找到方法,為科技加上人性。由公民帶頭,尋找解決方案化解科技過度發展的問題,企業與政府領導者也必須加入行列。
第三是要開始縮短「有」和「無」這2個群體之間的知識、社會與經濟落差,以化解因科技快速帶動日常生活中相關要素所導致的落差。
肆、結語
看了作者剖析的全球化問題,不禁也令安仔蒙生憂慮心情。不過,檢視作者提出的解方,令人又點燃希望之光。期待這些問題,藉由居住在地球村人們的努力,都能一一找到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