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推動世界的新技術讀後

◎班順.努安

緣起

  這是一本歸類為「經濟/趨勢」的書籍,安仔過往較少接觸。大家知道,學法律的人,十之八九,對理工科比較不在行。然而,身處科技時代,生活中隨處可見科技產品:手機、電動車、血糖測量機…等,實在無法視而不見。本書是由日本最具規模的產業經濟媒體「日經BP社」編著,執筆者是各專業科技領域的總編輯,以介紹各種技術的新發展、新技術或新產品為主軸,沒有深奧的理論,可作為投資新產業或研究新技術的敲門磚。

  本書共分為三章,重點在後二章,其第二章蒐羅了2018年之後的11種重要趨勢,以及從這11種趨勢之中延伸出來69種相關技術。這11種趨勢,大略如下:醫療與生技的新技術;大數據;自動駕駛;電子支付;沒聽過的新物質將改變產業;對抗暖化的世界-例如封存二氧化碳;用無人機和感應設備修復老建築;強大的VR及AR讓人在家就能到全世界;機器人等。此外,第三章尚有專業記者認定的52項「不知道就會落伍的新科技」,二者相加,本書內容所提到的新技術多達121種。

  好了,廢話不多說,以下就隨安仔來看看這次的分享。

電子支付改變金錢的價值

  貨幣的發展,改變人們交易的習慣。如今,交易的支付方式,又逐漸從貨幣現金進展到非現金時代。如果現在正在閱讀的您,在職場打滾的歲月夠資深,應該不會忘記當年老闆付薪水都是現金支付,每個月領到一袋實體現金的感覺,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過年前夕的春節(年終)獎金,有些老闆們都還會特地交待出納人員到銀行換新鈔,每個紅包袋的新鈔是一年辛苦的慰勞。然而,曾經幾何,隨著科技的進展,這些都逐漸成為過往的記憶。

  電子支付最初是由中國大陸開始,安仔到大陸旅行時,看到當地人在街頭小販、傳統市場買東西,例如買1斤蔬菜人民幣1塊錢,就直接拿出手機掃描付款。臺灣近年來也逐漸發展電子支付方式。至於日本,情況又是如何呢?本書提到,非現金支付方式在日本推廣速度很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普遍認為現金具有功能以外的價值。例如遇到婚喪喜慶時,喜事就包新鈔,喪事的奠儀就用舊鈔,這些習慣至今仍保留著。此外,由於日本的電子貨幣市場混亂,以其他支付方式可能會讓商家的成本增加,除了信用卡的手續費高之外,添購終端裝置的費用也是負擔。相信各位在購買服務或商品時,賣家會有現金價及刷卡價,提供消費者不同的選擇,應該就是成本的考量吧!

  電子支付的優點,除了減少貨幣的製造外,尚有遏止逃漏稅,防賭地下經濟,掃蕩毒品交易以及偽造貨幣等功能。書中提到,印度祭出強硬政策,下令全國改以電子支付代替現金交易,目的就是打擊猖獗的逃漏稅等地下經濟活動。由於,印度的地下經濟活動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約一半,而匿名性最高的現金,就是逃漏稅的常用手法。此外,2016年10月14日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在訪問中表示「應該廢止百元美鈔等高額紙鈔」其原因就是為了阻止黑手黨的黑錢流通。

能改變工作方式的大樓

  每個人將一天清醒的時光,大部分都花用於工作當中,因此,擁有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是勞資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本書介紹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於2015年啟用的「The Edge」大樓。該大樓是一棟地下2層、地上15層樓的辦公大樓,租戶是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The Edge」由荷蘭的開發商「OVG不動產」公司打造,英國建築設計事務所「PLP Architecture」設計。「The Edge」裡面約有3100名員工,但只有1000張桌子。大樓各處設置沙發座和咖啡廳等空間,取代固定的辦公座位。打造出ㄇ字型、縮小寬度,保持明亮光線的工作空間,藉由穿透各層樓的中庭,增加人與人互動的機會。看了以上的文字描述,不禁勾起安仔的好奇心,到底這棟大樓是長什麼樣子啊?在網路鍵入關鍵字,有此棟大樓實景的You tube影片,短短的4-5分鐘,將大樓的特色表現無遺,難怪書中提到,由於此棟大樓環境大受好評,使求職者倍增。安仔相信若有機會置身其中辦公,應也能提升上班心情。

  除了建築物本身的空間硬體設備外,書中也提到,讓這棟建築物變得更適合工作的關鍵技術,就是IT。每位員工沒有固定的工作位置而是透過手機找到空位和工作夥伴。手機中會記錄每一位員工偏好的溫度和濕度,並根據該員工之前選擇的空間,調節周圍環境。照明面板連接手機,可以正確偵測員工的位置。這種情況,若延伸到住宅,有點兒像現今智慧宅的概念。安仔也期待科技的進步能讓人們有更好的辦公及居住的空間。

線上診療

  線上診療是指透過電腦或手機連上網路,以視訊進行診療的服務。在日本,遠距診療以往受到法律限制。依日本厚生勞動省於1997年頒布的「遠距診療對象」相關規定,過去線上診療多以偏僻地區或離島的患者為對象。若對不適用規定的患者進行線上診療,將會牴觸日本醫師法第20條規定的「當面診療原則」。如今受到擴大診療服務的影響,2018年的日本診療報酬修正法案,將試驗性地導入線上診療評估制度。不過,由於日本厚生勞動省堅持一貫的「當面診療原則」,因此線上診療只會被定位為診療過程中的一部分。

  看了以上日本的規定,在臺灣又是如何情況呢?依醫師法第11條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

  前項但書所定之通訊診察、治療,其醫療項目、醫師之指定及通訊方式等,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為此,衛生福利部制定有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對於適用線上診療者,只限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特殊急性住院病人、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之長期照顧服務使用者等。

  線上診療有其便利性,不過線上診療依然存在著如何解決醫療糾紛及是否降低醫療品質等疑慮。看來,要普遍適用恐怕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呢!此外,安仔不禁要想,如果線上診療可廣泛運用,日後是否也有可能將線上開庭發展成常態呢?

結語

  看完書中介紹的100多種新技術,實在令安仔大開眼界,改變過往的印象,例如VR、AR科技的運用,不只用在娛樂,也可以用在建築上,建築業結合VR設計,可觀看模擬完成的建築物。醫療教育結合AR、VR學習,可動手執行虛擬手術訓練等。期待科技的進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品質。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