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博 橫 斷 九 日 行
◎莊美玉 律師
緣起
躋身臺灣百岳縱走路線四大障礙之一的馬博橫斷,一直以來都是個人心目中可望不可及的「夢想之境」。特別是登山前輩每每提起馬博橫斷,那驚險的烏拉孟、塔比拉斷崖,號稱螞蝗搖滾區的中平林道,實令聽者望而卻步,甚至後退三尺。然而,當山社嚮導開出馬博橫斷行程,一台廂型車「秒殺式」地很快額滿,身為登山家族一員的我,連考慮的機會都沒有。本來事件若到此為止,也就不會有這篇遊記的呈現。但就在人數額滿後一陣子,嚮導決定要新增第二台車名額,通知我可以報名參加,前提是要求每日行走,肩上背包的重量要控制在10公斤內,最好是以一日郊山的重量約7公斤為原則。當下,也不知是哪來的勇氣,在確認時間可行後,繳了費用,確定前進夢想之境。
此行全隊2名嚮導,12名隊員,5位協作,於109年11月中旬,從南投東埔進入,第8天中午經由花蓮玉里中平林道,來到玉里投宿,山徑路線全程約95公里,高度落差約2700公尺,為中央山脈山系,屬玉山國家公園管轄,本行程預計登頂7座百岳,依序為八通關山、秀姑巒山、馬博拉斯山、盆駒山、馬利加南山、馬西山及喀西帕南山。除了最後一晚無山屋可住外,沿途分別投宿觀高旅客服務中心、中央金礦山屋、馬博拉斯山屋、馬利加南東峰山屋及馬布谷山屋。這些山屋中,最吸引登山客者,非馬布谷山屋莫屬,有人說若要再訪馬博橫斷,就是衝著馬布谷山屋而來,可見其魅力,可以讓登山客無視於斷崖的驚險,以及在山徑的高度落差下走到上氣不接下氣的辛勞,只為投身於馬布谷的懷抱中,一享山中猶如仙境般的幽美景緻。
登頂秀姑巒山完成五岳
秀姑巒山是第三日拜訪的百岳,其在百岳中的地位為中央山脈最高峰,是台灣五岳之一。台灣五岳,個人簡稱其為「玉、雪、南、北、秀」,分別是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及秀姑巒山。秀姑巒山山容壯麗,地質大部份為板岩,東為陡坡,西乃垂直危崖,南稜狹瘦盤曲,北脊寬稜延伸至秀馬鞍部,佇立山頭放眼四周皆是百岳山頭環抱,秀姑巒山以高姿聳立其中,中央山脈盟主地位當之無愧。許多山友如果沒有打算完登百岳者,也會重點式地選擇完登五岳、三尖作為代表。此行,攀登秀姑巒山,在個人的登山紀錄中,也留下一筆完登五岳的紀錄。
馬家軍各山頭
此行7座百岳中,以「馬」字起頭為名者即有3座,再加上未列入百岳的2座高山:馬利亞文路山及馬利亞文路山東峰,有山友稱之為「馬家軍群峰」,每座山各有特色,結合到訪時的周遭環境,留下深刻印象。
馬博拉斯山的日出與霞光
馬博拉斯山為台灣百岳「十峻」之一,為中央山脈第二高峰。山體基磐寬廣穩重,雍容華貴;山勢雄偉嚴峻,氣宇軒昂,很有個性。在當地的布農族中,馬博拉斯山的原本布農語名字稱作「烏拉孟山」(Ulamong)。日治時期,因測繪地圖誤植為馬博拉斯山,此名便沿用至今。
第4天凌晨5點從馬博拉斯山屋出發,造訪馬博拉斯山及盆駒山,雖是輕裝裝備,但仍是行程排行榜中屬於「累喘喘」一組。於早上6點抵達三角點,正是日出時分,站在中央山脈第二高峰,海拔3785公尺的馬博拉斯山三角點上,凜烈的寒風雖然吹得大家直打哆嗦,但面對日出的曙光在如棉花糖一般的雲海中冉冉上升,不顧寒風的肆無忌憚,隊友們紛紛拿出相機、手機喀喳喀喳地拍照、錄影,似乎只想時光就此打住,將眼前的天光雲彩不僅留在相機中,更希望能夠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中,鎖在心靈的深處。
下午4點從盆駒山回到馬博拉斯山,所見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山景。黃昏的霞光照在我們這群登山客的身上,猶如大自然這位母親在輕拍撫慰著她的子民,說道:「回來了!辛苦了!」在疲累的身體中,心中仍有一股完登是日行程的充實及滿足感。
馬利亞文路山及其東峰
第5天一早經歷烏拉孟斷崖的驚魂,前往馬利加南山的途中會順揀馬利亞文路山及其東峰。馬利亞文路山海拔3483公尺,未排進台灣百岳行列,三角點上有台北市山岳協會設立的不鏽鋼基點一座。不久前方的夥伴傳來訊息,往上走是馬利亞文路山東峰,有人因該山未列入百岳,直接略過。個人心想,難得來一趟,也許這一生就只來這麼一次,在時間允許下,還是去與三角點合影。馬利亞文路山東峰海拔3444公尺,無基石,只有山友立了一座尖石為記。拍完照片後,即繼續往下一座百岳推進。
馬利加南山
由馬利亞文路東峰往馬利加南山,山徑全為瘦稜與矮灌木,沿途尚有裸岩斷崖,等著登山客拉繩陡上,越過小山頭再緩緩陡下。行走在往馬利加南山陡上的山徑,於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下,仍費時不少。
馬利加南山,又名塔比拉山,百岳排名第21,海拔3546公尺,山頂立森林三角點基石一顆,屬中央山脈中段支稜之分界山,突出的山勢高聳雄偉,基底呈三角形。山頂為裸岩狹長平台,腹地狹小,可容納的人數不多,這座位在中央山脈正中間的奇特山峰,高出四周山峰數百公尺,擁有良好的視野,深谷低下,群山高擁,造就它獨特的山形與展望。站在三角點上,且聽嚮導介紹四週群峰,最顯目者即是山頭呈尖立狀的新康山,矗立在藍天白雲及深淺不一的山林中,令人想不注意它也難。往後幾天,沿途一直可看到新康山的蹤影。
馬西山
此行最後一座馬家軍的山頭為第7天行程的馬西山。其百岳排名第33,海拔3,443公尺,別名為白南山或拉嘎山。是日凌晨3點從美麗的馬布谷山屋出發,5點抵達登山口,大夥兒將背包放置登山口,繼續前進為時1小時的山徑。上山中途,為等待黎明到來,隊伍走得慢,一旁變化中的雲海在晨曦曙光襯托下,夥伴們紛紛發揮想像力,為這眼前的景象取名,有人說像一座天上宮殿,有人說像一艘航空母艦,也有人說啥都不是,就是一幅潑墨山水畫罷了……。終於在魚肚翻白之際抵達三角點,該處四週無高山屏障,清晨嚴寒強風,吹得大夥兒幾乎難以站立,事後觀看拍攝的照片,面容顯得僵硬。看著照片中僵硬的面容,也勾起當日場景的記憶,其中點滴只有自己親自走過、經歷過,才有感覺!
鳥山不鳥的盆駒山
山岳界為什麼有「鳥山」這個稱號呢?原來鳥山的特點,對登山客而言就是路程又臭又長,拜訪它們的山友在輕裝的情況下,還是會走到快要虛脫的地步。完登鳥山的當下,許多山友們的共同心聲就是「絕對不再來了!」因為它們不僅路途遙遠,且在已經耗掉一半體力的回程上,還得要爬坡回來,簡直要人命。
此行程第4天的盆駒山,又名駒盆山,百岳排名第98,有人將之歸類為「鳥山」。拜訪盆駒山當日是從馬博拉斯山一路下切到海拔3,022公尺,早上10點許在盆駒山用過午餐後,中午一路陡上,於下午4時許回到馬博拉斯山。走得這麼累,除了揀三角點外,有什麼亮點?原來在接近盆駒山三角點處的箭竹草原,林相很美,且坡度較緩,在藍天白雲的天候下,行走其間,有人說就好像要去郊遊一般的心情,也就不覺得它是鳥山了。
驚險的烏拉孟及塔比拉斷崖
馬博橫斷之所以名列臺灣山岳界的四大障礙,其中一項原因乃是其有三段主要的斷崖地形。中央山脈因地殼的強力推擠,馬霍拉斯溪與郡大溪二溪源頭互爭,將馬博拉斯山與馬利亞文路山之間的山稜削薄,形成地質相當不穩定的尖削斷崖。造就馬博拉斯山與馬利加南山東峰之間多處險峻斷崖,其中以烏拉孟斷崖及塔比拉斷崖最為有名。
烏拉孟斷崖的名稱由來,因為馬博拉斯山又名烏拉孟山,位於烏拉孟山旁的斷崖故而得名。烏拉孟斷崖共有二大段,第一大段是屬於瘦稜型,週遭並沒有繩索確保。第二段斷崖,經過長久以來山友的努力,繩索架得較密,相較第一段裸岩,安全許多。拉好繩索,捱靠山壁,找好踏點亦步亦趨推進,較為安全。比起兩旁無任何岩壁的空曠,至少有一邊山壁可依靠。塔比拉斷崖的長度較烏拉孟斷崖短一些,但其裸岩卻更恐怖,部分路段有山友架設的繩索。有些路段沒有繩索,只得扶著岩石前進。遇到山徑狹隘的路段,走得心驚膽顫,中途只好抱著碎裂的岩石先喘口氣,調整呼吸及情緒後再往前一步。
挑戰此二個斷崖的時間分別是行程的第5天及第6天,均是一早出發不久即行經的路段,在一早精神狀況好的時候行走,相對安全,且此行天氣晴朗,面對危崖減少了些許恐懼感。記得第5晚在馬利加南東峰山屋時,對於隊友詢問塔比拉斷崖的情況,其中一名外號「馬拉桑」的協作說道,我們可以安全度過烏拉孟斷崖,接下來的塔比拉斷崖就比較沒問題。個人在穿越烏拉孟斷崖時,不怎麼感受到「它」是一段斷崖,傻傻地跟著前方隊友往前推進。反倒是在塔比拉斷崖時,不知怎麼回事,站立於斷崖碎石上,在強風的吹動下,雙腿不自覺地一直發抖,雙眼餘光瞄到兩旁的懸崖峭壁,更是添加恐懼感,推進的速度非常慢,愈慢愈不敢跨出下一步。此時,耳畔一直傳來要將重心放低的提醒,導致個人雙腿是在半屈膝的情況下前進,就差沒有用爬的了。事後,隊友們彼此分享此段經歷,有隊友真的是用爬的完成此段斷崖,其他姿勢不雅的,就更不用說了。當日投宿山屋時,有隊友戴的小米健康手環,顯示當日的壓力指數破百,可見斷崖山徑的挑戰性令人畢生難忘。想起美國登山家史提夫‧豪斯(Steve House)曾說:「登山讓我們帶來克服恐懼的機會,展現真正的勇氣,進而活出更多的自由。」這或許也是高山上,一直有許多登山客前仆後繼到訪的原因之一吧!
馬布谷山屋與太平谷營地
第6天是此行程最輕鬆的一天,行走時間約6小時,目的地就是許多登山客心目中的仙境-馬布谷。此時離開文明世界已經6天了,回首這過去幾天來沿著八通關古道,來到中央金礦山屋,之後翻過滄桑淒美的秀姑坪,越過中央山脈的心臟-秀姑巒山與馬博拉斯山,走過馬利亞文路山下滿山滿谷含苞待放的玉山杜鵑,橫過必須屏氣凝神攀爬的烏拉孟斷崖與塔比拉斷崖,終於在第6天近中午抵達這世外桃源-馬布谷。山友們見到這片廣大遼闊的大草原無不滿心歡喜,雀躍不已。抵達此地也預告著,這段有辛苦有歡笑的馬博橫斷旅程,即將進入尾聲。
馬布谷長約1公里,寬約300公尺,由於箭竹遭水鹿長期啃食,整個谷地呈現的是一片淺草如茵的草原,小小的乾溪溝平鋪著大理石的碎片,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宛若世外桃源,與太平谷所給人的狂野滄涼感覺截然不同。
依資料記載,太平谷位於喀西帕南山南北長嶺的東側,海拔2650公尺,長度約1000公尺、寬200公尺,為一南北向狹長狀的平坦盆地,屬太平溪南源某無名小支流的源流區。早年登山界前輩邢天正與林文安在紀錄中將它命名「大平谷」,但後來被訛傳為「太平谷」,因為比較順口、好聽而被傳用至今,不過它並非太平溪主流的源頭,因此也有人提議用「喀西帕南盆地」來取代「太平谷」之名,不過既已成習慣,大部分的山友仍稱其為「太平谷」。我們到訪時整個谷地乾枯一片,有股頹廢之感,再加上當日天空中飄著小雨,陰霾的天候,更添增淒涼感。沿途幾處木椿路標有太平村的標示,嚮導說日據時代當地是一個村落,連外交通就是依賴中平林道,日後不再伐木,村民遷村,村子也廢了。
中平林道-七彩螞蝗的搖滾區
中平林道原名玉里林道,為早年林務局經營闢建之伐木林道,起點位於花蓮瑞穗鄉與玉里鎮交界處附近的太平鄉中平社區,全長約44公里。中平林道因年久失修,僅13.5K之前是潮濕的柏油及水泥路面,13.5K到19K則為碎石和泥土路面,僅重點處有少許水泥路面,運氣好的話四輪傳動車可開抵19K行車終點,19K行車終點之後已損壞不通。
對於大部分可能一輩子僅走這一次馬博橫斷,尤其是由西向東走的登山客而言,看到中平林道並不代表行程即將結束,而是另一場苦難的開始,林道上的螞蝗大軍伺機而動,尤其是潮濕遇雨的天氣,多段陡下切路徑,加上紊亂的林道里程。多處林道已崩塌,得下切高繞回到林道,加上沿途倒木不少,一路走來,心情仍是籠罩在將與螞蝗奮戰的陰影中。想到螞蝗大軍不知躲在何處蠢蠢欲動,一股敵暗我明的恐慌感油然而升。每每嚮導停下來等待後面的夥伴時,大家總是一再地檢查身上是否有螞蝗的蹤跡。上接駁車前,大夥兒一再仔細地檢查身上、背包是否還有螞蝗準備偷渡。回到玉里,發現自己腹部一旁也留下了二個螞蝗印記,只好當作是馬博橫斷的伴手禮!
歸程
9日行程結束,在回程的車上,與山友們回憶起這段縱走旅程,彷彿是一場夢,對自己而言,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竟然完成了。期待下一趟的高山旅程,可以帶給自己更多不一樣的感受。